溫泉養生的最高境界-“治未病”
一年四季中,夏天屬火,火氣通于心,火性為陽,陽主動。加之心為火臟,兩火相逢,所以心神易受擾動而不安,出現心神不寧,引起心煩;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,心跳加快就會加重心的負擔,那就不利于養心。所以,夏天首先要心靜,“心靜自然涼”,靜則生陰,陰陽協調,才能保養心臟(連邦人工溫泉設備)。
夏天心情要愉快,輕松,既不要過怒也不要過喜,在“七情”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驚、恐中,心雖然和喜悅的關系最大(心志喜),但也不能過喜、過悲,否則易傷心。為什么古時候范進中舉大喜后突然暈厥?就是因為過喜傷心之故。(連邦人工溫泉機)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夏三月……使志無怒”就是這個意思。
不要存在“苦夏”心態。夏天時暑、濕、熱三氣交蒸,易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,表現為沒有精神,只想在床上躺著,也不想吃飯;不想參加社會活動,只想在家呆著。碰到這樣的情況,就應多走出戶外,多和人交往,多去溫泉享受清涼一夏,在現代溫泉理念中,夏季溫泉可以做成海浪,可以做成冷霧,甚至可以讓溫泉蒸汽變成雪花,在天沐溫泉,就會讓你把“苦夏”變為享受夏天。
中醫認為,冬天天氣上升,地氣下降,二氣閉藏,故謂之“冬藏”。現代醫學認為,“冬藏”是人體為了適應冬季寒冷的刺所做出的反應,并且冬要“藏”好,貴在抓“早”:俗話說:“冬天動一動,少生一場病;冬天懶一懶,多喝藥一碗。”事實證明,冬季多參與室外活動,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,可使心臟跳動加快,呼吸加深,體內新陳代謝加強,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,有益健康。但是,冬天的運動量因該以微汗或不出汗為宜,目的就是以防陽氣外泄。這是因為腎為水臟,五行土克水,冬季養腎保養腎精至關重要。腎藏精,因此腎被稱為封藏之本。腎精關系著人的生命全過程,包括生長、發育及生殖。腎還主骨生髓,通于腦,從而影響人的大腦功能。所以保養腎精至關重要。那這個時候,也就只有溫泉最適合這種安靜的養生了。無論天氣多冷,躺在暖和的溫泉水里,讓腎臟得到最好的保暖,出一點點汗,再欣賞一下冬季獨有的雪景,就是最好的養生了。
養生是一個人終生的事業,光依靠溫泉或某一種方式進行養生,都不是最合適的。按照古人的養生理論,現代人要養生,要記得這么一個原則:“生從十三:虛、無、清、凈、微、寡、柔、弱、卑、損、時、和、嗇。”也就是說,養生之道在于遵從十三條要旨。這就是:心無雜念,恬淡于世事,內心清潔無染,俗念凈除,謹小慎微無過失,寡欲無貪,心柔不逞強,甘作弱者之心,自視不卑不亢,減損太過的言行,知時達務,順四時之變化,秉性謙和,崇尚儉樸。
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,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這是自然界的規律。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,比如,春天的時候,要有一種生發之氣,被發緩形,夜臥早起。冬天不能太張揚、太發散,萬物處于秘藏。中醫養生主張因時、因地、因人而異。
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、協調陰陽、順應自然、飲食調養、謹慎起居、和調臟腑、通暢經絡、節欲保精、益氣調息、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,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。當一個人身體達到平衡點的時候,是最健康的,是“治未病”。
養生當中,最重要的是養心。“一生淡泊養心機”,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。人都有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悲、恐、驚,這是人的七種情志,過了頭就是七情過激。“常觀天下之人,凡氣之溫和者壽,質之慈良者壽,量之寬宏者壽,言之簡默者壽。蓋四者,仁之端也,故曰仁者壽”。
仁就是要做到溫和、善良、寬宏、幽默。仁心仁德、養心立德是一個人健康的內在要素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“恬淡虛無”,說“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”。簡言之,要做到“淡”字。
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,諸如先天遺傳、自然環境、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、康養水平、營養狀況、個人職業等等。但能否講究養生之道,也很重要。《內經》中把“治未病”的預防為主的思想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,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關鍵是實行正確的養生之道。但《內經》認為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”。因此,養生之道的目的,就是為了培補人體正氣,增強抵抗力,從而不得病或少得病。溫泉與養生:最高境界“治未病”